報紙上網:
文字以外的聲色影

北美國家,報紙早在九六年頭已紛紛上網。《蘋果日報》於九六年中才開始籌備,九七年初正式上網,比起外國無疑是跑慢了,最慘是被不少本地報章爬了頭。

對《蘋果日報》而言,辦網上版固然是一種試驗,只是想不到當中還包含政治因素。《蘋果日報》網絡執行總編輯李月華竟表示:「不知九七政權移交會否有政治壓力,亦不知辦報紙環境如何,實在有太多uncertanity,所以一定要部署。」


在日報找不到的多媒體特色>

網上版比日報還要走快步,早於凌晨一時許便有初步資料,到早上六時正式「出街」。雖然大部分資料來自報紙,版面設計亦跟日報頗相似,其實著眼點略有不同,內容選材方面就特別照顧網民的口味,「譬如民運的新聞,在報紙未必放在中國版頭條,但我們依然會選。因為看到網上讀者比較年輕,海外人士亦關注中國的民主發展。」

事實上,網絡版的原意的確不是將整份報紙原封不動放上網。「我們不是純綷將《蘋果日報》的內容put上網,它有網絡獨特性,跟printed paper有很大的不同,可以發展其unique特色。」

的確,「蘋果日報網絡」甚懂利用網絡的多媒體唯獨性,一月改革後,更增添「電影版」這類網上獨有項目。「報紙比較static,不可能有聲音、動畫,網絡卻可以。以電影作多媒體試驗,第一是因為有電影公司的trailer及宣傳資料available;另外又可以嘗試網絡特性,建立自己的特色。」早前,網絡版便來了個新嘗試,將周潤發在《血仍未冷》記者會上的英語對答,以聲音檔形式放上網。「電影版」的opening forum更廣受歡迎,每天接收email二十多個,是本地及海外影迷的聚腳地。


網絡社區指日可待

李月華極有信心在網上建立社區,更以此為大方向,故將網站取名為「蘋果日報網站」。現時《蘋果日報》副刊的作者都有個人email,稍後會將之加至網絡版,讓網民可以即時發放email,增添親切感。「外國網站極流行做real-time section,找個celebrity主持公開forum,早前的《鐵達尼號》便是一個例子。」

現時網絡版的瀏覽率約為七十至七十五萬(page view per day),大部分為海外讀者。對於 「自己打算己」的問題,李月華又可有憂慮﹖「一年下來證明沒有impact,單從《蘋果日報》銷量的上升,單從網絡閱讀數目的上升已可證實。」話雖如此,相信暫時網絡都不會晬收入渠道。「外國報紙只有《華爾街日報》在網上收錢成功,因為那是個niche product。」

< 返:香港媒體網絡版圖
> 續:電視上網:觀眾的extended viewing

 

原載《homenet》17期.1998年4月
給我回應



< 上 回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