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台上網:
直播節目遍全球

在香港的網絡發展史上,香港電台一直扮演著拉頭纜的角色,率先上網、率先嘗試使用RealAudio的beta testing做網上直播,跟中文大學的合作關係多年來不離不棄。看來,其上網定位跟其他媒體似乎略有分別。


核心業務延至海外

香港電台副廣播處長朱培慶表示,上網的兩個重點為延展核心服務,以及服務海外聽眾。「我們的核心業務是電台和電視,故此必須從這方面出發,Internet只是延展出來的服務」。九四年尾,港台網頁的瀏覽人數僅七千,發展至今,網上聽眾的層面已擴闊起來。以網上普通話台的聽眾人數為例,約有三十多萬(平均以每日計),相等於亞視黃金時間劇集的觀眾人數。

「最大吸引是可以去到海外。」原來在三十萬網上聽眾中,海外佔絕大多數,美加方面更超過一半,本地僅佔三成。選普通話台作為首個網上直播電台,背後原因不言而喻。「希望可以補捉多些海外聽眾,似乎普通話是個好選擇。」


網上全線直播

就現階段而言,一台和二台均未有網上直播,只是局部性地提供on-demand片段,其中節目包括《九十年代》、《晨光第一線》、《中文歌曲龍虎榜》和《講東講西》等。不過港台已打算於四月中將一台、二台及三台上網,廿四小時全線直播;另增「自選電目節」項目,將節目以on-demand形式分類存放於網上。

以住,聽眾要參與電台節目主要靠電話和傳真。互聯網介入後,隨即掀起一片新景象。透過其互動功能,聽眾及網民能更直接地表達意見。前陣子港台便就電視節目《傑出華人系列》應選擇何許人做專訪一事,在網上徵求意見;至於《十大中文金曲》的網上投票方式,更是方便快捷,極受歡迎。

若果能夠跟電台節目同步合作,威力就更大。高級節目發展主任鄭銘鳳舉了一個發生在回歸日當天的例子:「我們從電腦收email,在《九十年代》的兩個小時內就已收了二百多個,之後便馬上遞給吳明林即時讀出來。」

六月,香港電台將會再次扮演推動者的角色,帶頭推行數碼廣播試驗計劃。到時,不知道又會為廣播界和網絡界帶來幾番衝擊?

< 返:電視上網:觀眾的extended viewing
> 續:熒幕新一代的獨立宣言

 

原載《homenet》17期.1998年4月
給我回應



< 上 回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