啤膠學生 英國一教授不滿其女兒就讀的學校規定女生穿校服裙上學,批評此做法歧視女性。英國平等機會委員會表示支持,決定向該學校提出訴訟。我想,有時穿褲上學確有其需要,例如在天氣冷時穿褲求溫暖,為配合學校的特別活動而求方便等;不過強迫女性穿裙上學是否歧視則很難說,難道男生要穿褲上學也屬歧視嗎? 此事令我想起中學時代的被壓迫日子。有時真的不明白,為何學校總有諸多限制,有些規則尚可理解,例如你話上堂唔準傾偈,fine,尚算有道理,因為會妨礙他人聽書,但有些限制確是有姿勢冇實際,唔知為乜。唔準留長頭髮、唔準gel頭、染髮這些不在話下,但係長頭髮就一定要用黑色或啡色髮夾夾起就令人費解,書包亦非黑、啡、綠色不可,真離譜,為何不可是他色?學生連選擇顏色的自由都沒有,最變態係不準摺裙頭,到現時都不知原因何在。 在學其間只識遵循不懂反抗,畢業後才開始將問題作深入研究。究竟這諸般限制是否在剝奪人生自由,扼殺個人主義?究竟此等限制是否在剝奪人生自由,扼殺個人主義?建議學校倒不如自行出個品牌,推出一系列「合格的」髮夾、眼鏡框、手錶、書包等,反正大家都方便。 在這種制度下,學生就如啤機啤出來一樣,個個一模一樣毫無特色。這跟香港的教育制度可謂同出一徹,同樣要求學生做啤膠公仔,個個跟住教育署的課程編排讀死書,扼殺個人創造能力及思考能力。記得有次聽鄭大班節目,其兒子的其中一條考試問題是:「我跟弟弟到公園做什麼?」答案為「遊玩」。你可能會問為何是遊玩,不可以是賞花、讀書、談天、睡覺……無他,只因課文的第一句正是「我跟弟弟到公園去遊玩」。 原載SINA.COM.HK.1999年9月3日
|
< 上 | 回首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