閱歷

週末晚上,拖著一具疲憊的身軀,只想早點回家,給「孤零夢地」寫篇稿。歸心似箭之際,友人卻告知我,他會拜訪一位頗具名氣的老前輩,問我可有興趣跟他走一趟。心想,是一個很難得的機會,聞名不如見面哩。剎那間,竟然累氣全消,歸家之心瞬即遊離體外。

前輩居於跑馬地,住所屬豪宅一類。據說,此居所是他親手畫則設計的。

甫踏出升降機,即見前輩及其太太到來迎接,萬分熱情。他倆的居室,偌大而幽雅。柔和的燈光,精緻的擺設,為這屋子平添了一份溫馨且親切的感覺。

不過,屋內最令我既羡且妒的是其過二萬本的藏書,及比一般睡房還要大的書房。

互相介紹過後,頓時隔膜全消。老太太為我們端來熱茶之時,大家已是談笑風生。前輩為我們娓娓道來他的輝煌「歷史」:十六甘歲赴英留學,十八歲考入英入英國著名學府劍橋大學唸建築。二十六歲回港,開拓個人事 業,兼任祖業的總經理……

前輩愛書如命,年少時代已飽世界叢書。為了心愛的書本,他於五十四之齡退休,為的是將下半生的時間全放在書本上,繼續鑽研,博覽群書。當談及他的藏書,其雀躍之情完全感染屋內的每一個人。在那數十分鐘,我遊歷了西方的書城。由文學到史學再到科學﹔由雨果、荷馬、但丁……到蒙田,普來特,好一個奇妙的書海旅程。

當他說到某本書某一段某一章節時,又會按捺不住地跑到書房把書找出來。翻著這頁說著那頁,興奮之情在不知不覺間已溢於臉上。說實的,他所提及的名著,大部分是我未讀過的。然而,我還是靜心聆聽,內心亦是同樣的興奮。我又再一次給引證,書海是浩瀚的,相信窮一生也不能涉獵當中的所有。

前輩給我一張名片,上面除了印有他的名字外,更有他的銜頭及職位的詳細資料。名片上的電話號碼,竟然是依地域作3,5或0的號碼分區,顯然是十多年前保存至今的。這,是他懷緬過去的烙印。

無疑,他極享受現在的退休生活,休閑且充實。然而,他最留戀的,還是以前的黃金歲月。看著他一張又一張的發黃相片﹔翻著一本又一本封黃了的書本,在書香溢滿的屋內,在昏黃燈光的襯托下,頗有時光倒流之感。看著年少的他,穿著學士袍,坐在劍橋的大草坪上,一切又似乎回到以前。談及他的大學生活、袓業、藏書……六十之齡,竟會泛起少年一樣的燦爛笑容。

前輩是虔誠的基督徒,對上帝、對生命猶是感激。引以為傲的歷史,除了是他的畢生財富外,更是上帝對他恩賜的憑證。

凝望著眼前的他,我看見閱歷的痕跡。那是生活的具體見證、生命的經驗累積。他的人生,比那書房裡的二萬冊藏書還是深湛,還要充實。

我走了的路,只是他的三分一。路還長呢!

坐在他身旁,似乎沾了他的一點點「靈氣」。四十年後的我,又會是怎麼樣的一片光景﹖然而,在眼前的今天,我的確領悟了不少。心底裡,我默默地許了一個願:但願我也能活出豐盛的人生。



原載《理工學生報Polylife》25.3期「孤零夢地」
1996年11月


給我回應



< 上 回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