置諸死地網上重生
由於自己跟突破機構有點淵源,接到雜誌死亡的噩耗時頗有感觸。不過最引起我興趣的,倒是其蓄勢待發的另一番突破。 說是休刊,其實是轉型,由傳統的雜誌媒體過度至網上空間。突破機構有感香港的閱讀空間不斷萎縮,雜誌經過多番變革依然陷於進退失據之狀,文字似乎已成過氣媒體,雜誌再沒有存在空間。與其繼續折騰,被歷史包袱拖垮,倒不如置諸死地而後生,在網上再起革命。 突破的服務對象為青少年,亦即是我們的網上新一代,是以ICQ號碼作身分辨識的網上公民。進入資訊年代,他們的閱讀習慣已由文字趨向圖像化,信奉前衛的網上視覺哲學,唾棄老派的文字媒介。根據近期的一項調查,現有36%的電腦用戶為網民,較去年的26%上升10%。上網者以年青人為主,平均每日上網一次,每次瀏覽時間為一至兩小時。依數據來看,突破似乎是走對了路。 《突破》帶同一貫信念轉換戰場,繼續「敢於與你交心」。問題是,忠實讀者會否誓死跟隨?網上人可是準備與你交心的一群?《突破》的強項是讓你細味、反思、感動的文字,然網上閱讀的最大特點卻是速讀,文章言簡意賅忌洋洋灑灑;point-and-click的特性帶領我們思路跳格,內容看似豐富卻又粗疏。 根據外國一項調查,6%的網友沾有不同形式的網癮,這類癮君子將時間盡放在網上,無心他顧,以致家庭和工作均出現問題,然後再以上網來逃避現實,屬循環類死症。似乎,要在網上跟青少年交心,先得讓他們學習如何在網上自我定位,不致在網上世界迷失,被虛擬國度吞噬。 原載SINA.COM.HK.1999年8月27日
|
< 上 | 回首 |